我院与东莞市高贝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工业视觉检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发布人:徐红发表时间:2022-07-29点击:

 712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电学院党委书记瞿祥华、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郭海湘、机电学院副院长文国军教授、梅爽副教授、实验中心支部书记贺鑫一同前往东莞市达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交流,举行“工业视觉检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签约仪式。旨在推进双方关键性技术研发和转化,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为媒介,组织学院和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联合攻关等方式,加快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研发,积极推进相关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东莞市达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专业生产精密模切制品、泡棉保护膜胶带、绝缘导热制品及装配自动化设备等多个产品系列。该公司生产产品广泛运用于FPC柔性线路板、OLED背光显示模组、塑胶外壳、太阳光伏、动力电池、音响耳机、VR/AR等电子电器行业,在3C制造领域属于行业领先地位,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市高贝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初,是东莞市达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东莞洪梅镇,拥有自己的工业园区。高贝瑞自动化致力于消费类电子、高端装备、数字化制造行业应用,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智能装备企业。

 机电学院与高贝瑞自动化有限公司有这良好的前期合作关系,我院文国军教授团队自2020年以来与达瑞电子开展了多次技术研讨,并签署了关于3C领域零部件缺陷检测的相关研究课题。20216月,我校与东莞市高贝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自2021年起,每年我院数名研究生在达瑞电子实习,让学生直面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机电学院与达瑞股份高贝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工业视觉检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此次交流暨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签约仪式,首先,在高贝瑞高级总监潘云峰及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校方人员参观了达瑞电子的相关先进制造生产线及高贝瑞自动化科技研发中心,并针对现有生产线中亟待解决的视觉缺陷检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说明: 1ba195d197f4aaa7c7118c6f0f8acf4

 参观活动结束后,双方举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签约仪式。会议首先由东莞达瑞电子高级总监,高贝瑞自动化科技总经理潘云峰代表达瑞电子介绍了达瑞电子的发展历程和高贝瑞自动化的发展与规划。

说明: C:\Users\Chloe.Ning\Desktop\微信图片_20220721143439.jpg

 随后我校科发院副院长郭海湘代表学校科发院做了发言,郭海湘院长介绍了学校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及科研基地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与初衷,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展长期深入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用”的殷切希望。

说明: C:\Users\Chloe.Ning\Desktop\微信图片_20220721143448.jpg

 随后,机电学院党委书记瞿祥华代表学院发表了讲话,瞿书记介绍了机电学院的基本情况,表达了对此次合作的信心与期待,并强调了对于工科院校,将研究应用于企业实际需求,针对企业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不仅能为老师们的研究成果创造价值,亦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明: C:\Users\Chloe.Ning\Desktop\微信图片_20220721143456.jpg

 机电学院副院长文国军教授亦在会上对学院的优势学科与相关的专业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双方合作的前期成果,并对后续在课题研究及人才培养上的进一步合作进行了展望。

说明: C:\Users\Chloe.Ning\Desktop\微信图片_20220721143507.jpg

 学院梅爽副教授代表学院对合作项目及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进行了汇报,介绍了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创立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创新中心的组织架构和基本制度,亦明确提出了产业创新中心的主要目标和潜在的合作项目。

说明: 514a711b74ab45f65be3e2bc51a8288

 最后,机电学院副院长文国军教授与东莞市达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华荣共同签署了“工业视觉检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合作协议。

说明: 19cda2f40dda2b89e0154278b836340

 智能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机器视觉技术是智能制造产业化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和带动了智能制造变革。机器视觉技术在电子制造、半导体生产、3C产品表面质量控制、零部件质量控制(面板印刷质量、字符检测、工件表面缺陷检测、自由曲面检测)、医药包装等为代表的视觉检测行业应用广泛。与东莞高贝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工业视觉检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意义深刻。通过创新中心搭建产学研用校企合作平台,汇集机电学院和高贝瑞公司研发制造及技术团队,促进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和创新性人才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产教融合。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将先进理论方法转化为新技术,开发新型基础工程装备产品,通过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为教师提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平台,培养优秀学科人才,同时通过产学研结合提升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企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