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院每年招收规模稳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6个班(含2个中德联合办学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5个班;通信工程专业3个班。目前,学院在校生总数约2600人(包含研究生)。近三年,全院学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升学率稳步提升,平均达到35%,部分专业超过40%。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精神,与2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等各类国家A类学科竞赛,年均获奖超过150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60余项。学生学科竞赛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数高达500多人次。
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锚定“红心匠造”核心理念,通过党建引领铸魂、科创赋能强基、校企协同育人三维联动,构建起“价值塑造—能力锻造—资源汇聚”的特色育人体系,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工程素养培育”深度融合,培养了一批批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行业领军者到青年榜样,学院毕业生在各领域发光发热,用实绩诠释“红心匠造”的育人成果,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姚宁平深耕智能制造领域推动行业升级,“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张福强在智能建造领域成为青年工程师典范,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传递登山队队员袁复栋以坚韧意志诠释体育精神,国防生罗灵冲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军人使命,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钟贤扎根基层以科技助力乡村发展,2016级博士生韩磊先后斩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彰显奋斗姿态,2020级本科生陈楷夫凭借突出科研成果获评国家奖学金且“科技报国”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报道成为青年学习榜样,2021级博士生段修栋获评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标兵研究生”并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展现国际视野......他们用实际行动激励着全院学子练就过硬本领,胸怀“国之大者”,在智能制造、信息科技、自然资源等国家战略领域勇攀高峰,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